在中国的农村,至今仍然保留着用艾草熏赶蚊子的习俗,但是,艾草并不只是用来熏赶蚊子,艾草还有很高的健康养生和药用价值。
上图:新鲜的艾草
一、艾草,最早的香材之一
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上古时代开始,人们便通过燃烧香草来驱赶蚊虫,或者用香草来酿酒,甚至用燃烧香草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来祭祀天地神明或祖先。同时,古代的人们还用香草煎汤沐浴、或者做成香囊随身佩带、或者熏灸香草,用来辟秽、驱虫、治病等等。在古代的中国,人们采用的主要是草本香材,包括香茅、艾草、佩兰、郁金、芸草等。
到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沉香、熏陆香(乳香)、檀香、青木香、丁香等香料才陆续传入中国。
所以说,艾草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香材之一。
上图:艾草线香
二、古人采艾是为了治疗疾病: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王风·采葛》
以上诗句摘录自《诗经》第二十七篇《采葛》,诗中记载了三种古人常采集的植物,这三种植物分别是葛、萧、艾。葛是古人用来织衣的;萧是蒿的一种,古人是用来祭祀的;艾就是艾草,古人是用来治病的。
关于艾草的养生和治病方法花样很多,或艾灸,或填香囊,或煎汤饮用,或煎汤沐浴,或煎汤泡脚等等,这些方法仍然沿用至今。根据古医书典籍记载,艾草具有纯阳之性,所以才能够逐寒祛湿。
上图:艾灸
三、艾草的特性最适合做艾灸:
凡灸用松木火则难愈;柏木火则疮多汁;橘木火则伤皮;桑木火则肉枯;枣木火则体消;竹木火则伤筋,多壮则筋纵;枳木火则陷脉溃;榆木火则伤骨,多壮则骨枯。凡八木之火,皆不可用也。——《外台秘要》
上文摘录自唐代王焘所著的中医典籍《外台秘要》,详细记录了八种草木燃烧后的火对人体产生的不同效果。在中医看来,火与火是不同的。
古人通过实践认识到,很多草木燃烧所产生的火热不是干燥刚劲,就是涩滞无力,唯有艾草燃烧产生的火热,尤其是熟艾燃烧产生的火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既让人感觉到温和舒适,又刚柔相济,所以,艾草最适合做灸材。
上图:生艾
四、采艾的最佳时间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曝干。陈久方可用。——《本草纲目》
采药是讲究天时的,采艾也一样。古人一般在三月三、五月五采艾草。三月三,天地之气最是清明,而五月五是天地阳气极盛的日子,选择这两个时间点去采具有纯阳之性的艾草,会使艾草的阳气最足,药效最好。
上图:陈艾
五、生艾与熟艾
艾叶生则微苦大辛,熟则微辛大苦,生温熟热,纯阳也。——《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中所说的生艾和熟艾分别是指,鲜艾叶经过反复的日晒后的干品即为生艾,也可以说生艾就是自然阴干的艾叶,然后再将生艾避光储存一年左右,使生艾的叶子慢慢老化,散去艾叶中过多的挥发油,达到煅去燥气之功,这样便使生艾成为陈艾,而熟艾就是由陈艾制作而成的艾绒。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生艾味辛为主,发散力大,煎汤洗浴或洗足多用生艾,散湿散寒。
熟艾则以味苦为主,发散力不如生艾大,但性更热,所以用之艾灸在散寒湿之余,能通过补阳气以通经络,行气血。好的熟艾甚至能透入筋骨,将这些藏得很深的寒湿之邪透出。
那么,什么是好的艾呢?
上图:艾绒即熟艾
六、蕲艾,最地道的艾草药材
就艾草的产区而言,以湖北蕲春的艾草最佳。李时珍就是蕲春人,他介绍蕲艾说——
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
蕲艾比别的艾好在它的穿透力强。蕲艾灸酒坛表面,而坛中之酒有艾香味。用其他的艾来灸,则酒无艾味。
另外,药用的蕲艾必须存放一年以上。因为熟艾是热性的,新制的艾绒火性较大,所谓“壮火食气”,用之可能损伤正气。陈放之后,就会温和很多,所谓“少火生气”,用之则补阳气。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这句话经常被艾条的广告引用。这句话原本是孟子的比喻:“一个人得了七年的久病,必须要用三年的陈艾灸治一样,如果三年前不蓄艾,那现在必然没有能治病的陈艾。一位君主想统一天下,必须自己先要行仁政,到时候才能天下归心。”完整版如下——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可见,沉疴痼疾要用三年或以上的熟艾来灸治,在当时是一个医学常识。
上图:艾草盘香
在中国传统香文化中,离不开艾草香,艾草不仅芳香,而且能够辟秽、驱虫、治病,健康养生不可或缺。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点赞哦。
也很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文章。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
妙莲香道师,
谨此志诚感恩您的善行!
版权申明:
图文整理自网络,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点赞哦。 也很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文章。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妙莲香道师, 谨此志诚感恩您的善行! 版权申明: 图文整理自网络,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