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留香,这是一个成语,我们一起来追寻一下这个成语跟中国香文化究竟有多少渊源。
根据《尚书》记载:“至治馨香,感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说,盛世安定馨香要感谢上天,五谷美味并不是最香的,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的。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香作为君子之德,君子是修天地之佩戴,寓意熏香之德,比喻君子的德香可以像美好的香味散发得很远。
在中国的古代,君子酷爱熏香佩香,并且出了很多著名的喜欢用香的宫廷贵族、文人雅士。诸如,春秋时期的屈原;三国时期的荀彧、曹植;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苏轼、黄庭坚;明代的文征明;清代的纳兰性德、曹雪芹等等,他们都留下了大量的咏香的诗词作品,甚至还有成语流传至今。
本文重点讲述三国时期的荀彧和成语“荀令留香”的来历。
南桥荀令过, 十里送衣香;
满酌胡姬酒, 尽烧荀令香;
周生归后兰重佩, 荀令行事蕙更熏;
谢郎衣袖初翻雪, 荀令熏炉更换香。
这是南朝张正见所作的《艳歌行》,高度赞扬了荀令和荀令香。
荀令就是荀彧,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左之才”。据《三国志》记载,荀彧不仅有谋略,而且长得非常俊美,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所以世称“荀令”。
荀令好熏香,身上香气,可闻百步。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成为世人的美谈和效仿的对象。
相传荀彧到别人家里做客,坐过的席子好几天都有香味,《太平御览》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所以,便有“荀令留香”这个成语流传至今。后世更以“荀令香”或“令君香”形容大臣的风度神采,也泛指人风雅倜傥。
荀彧是三国时期的香学大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荀令•十里香”流传至今,广受欢迎。唐宋诗人都喜欢将“荀令香”这个典故入诗,而且往往与美男子潘安同时出现作为对仗。
著名的例子有:
唐•李百《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
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暗识令君香。”
唐•李颀《赠别张兵曹》诗:“荀令焚香日,潘郎振藻秋。”
唐•李颀《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唐•元稹《答友封见赠》诗:“荀令香销潘簟空,悼亡诗满旧屏风。”
宋•刘克庄《风入松》词:“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
明代香学大家周嘉胄所著的《香乘》中记载了“荀令十里香”的香方。
配方:丁香半两强,檀香一两,甘松一两,零陵香一两,生龙脑少许,茴香五分略炒。
炮制方法:右为末,薄纸贴,纱囊盛佩之。其茴香生则不香,过炒则焦气,多则药气,太少则不类花香,逐旋斟酌,添使旖旎。
荀令十里香,无论生闻还是熏闻,都十分好闻,清香四溢。
喜欢“妙莲香道师”发布的文章吗?喜欢就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好文章。
版权申明:
图文整理自网络,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学习香道知识、了解中国香道文化
欢迎关注公众号
妙莲香道师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点赞哦。 也很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文章。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妙莲香道师, 谨此志诚感恩您的善行! 版权申明: 图文整理自网络,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