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情世界点燃一支有情香,在香道中提升你的生活场。香道作为中国传统香文化,看似离生活很远,但实际上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起香道,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一定是雅致的场地、考究的器具、行云流水的动作、高深莫测的香品……这哪里是生活?分明是造作玩耍的腔调游戏。
正如电影《卡萨布兰卡》里说的:“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香道,就是在无声无色无形的香气里,呈现着藏在内心深处的天地万物。
谈起香,有种给人很矛盾的感觉:香,离生活既近又远。
香作为“物品”,离生活很近。无论家居驱蚊、除异味,还是日常用的香水、祭祀焚香,甚至饮食、饮料、香烟、纸张等等,都有香的参与。
但是,如果香道作为“文化”,则又似乎离生活很远。提起香道,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雅致的场地、考究的器具、行云流水的动作、高深莫测的香品……等等这些,这哪里像是生活?更像是玩耍做作的腔调游戏。
然而,中国传统香文化源远流长,这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讲究自然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香道离生活很远。香师卓玛认为,香道本身其实就是生活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近很近。
因为香道,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一个人对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与如何操持一日三餐、如何对待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关心什么样的事物等等都一脉相承。
无论我们对香了解多少,我们都或深或浅地处于香道的某种层次当中,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香的感知首先是好闻。曾经有公司就洗衣液的选择对家庭主妇做过调研,结果表明,虽然“超洁净”、“易漂洗”、“亮彩”、“护衣”等众多功能概念卖点都会让主妇动心,但最终驱使家庭主妇们做出选择的却是洗衣液的香味。
香的气味清新怡人,能够直接取悦鼻尖,因此,人们便愿意为香买单,沉浸在香的氛围当中,与香相伴。
被美物吸引并迷恋,这是人性,同时也考验人性。看起来美的,闻起来美的,听起来美的,人人都喜欢,但不是人人都懂得甄别,并能够做出取舍。
好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是清醒的,正如知道味精能让菜更好吃,但不会多放,人们对这类化学香料的使用还是相对克制,至少有了警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天然原料的制品,正是因为此。
如果你做到了对化学香味的警觉,说明你不是一个贪恋执迷的人,懂得基础的甄别与克制。算不算操持着你的香道?当然算。
比如有人觉得沉香好闻,就选择沉香常年在家中品玩,殊不知任何一款香的使用,都需与四季更迭、身体状况甚至心理状态相息相关。像春季,是生发、生萌的季节,如果大量使用沉香,会让你的身体生发力不够。而如果一味贪恋它的香味,长期焚烧单品香,会对身心造成不适。
可见,“好闻”是香的陷阱,好的香远不是取悦鼻端这么简单。很多人在选择香品的时候,会用好闻舒服作为标准,而这种标准只满足了鼻子对气味的偏好,往往可能与身体需要的功效相背。
要从“好闻”的陷阱中跳出来,或者避免踏入这种陷阱,要么需要正确的引导,要么需要深厚的香品知识。但做好最基本的两点,就是非常好的开端:
第一点:用“接纳”而不是“对峙”去感受香。知道自己“不知道”,抛开偏执,建立对万物的“包容心”和“博爱心”。只有从自己狭窄的偏好中走出来,才有可能对世界建立客观立体的清晰之心。记住:一个人的格局是自己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勾勒出来的,陷阱其实也是自己挖的。
第二点:用身心去觉察香、体会香,而不是单只用鼻子和脑袋里的“概念”去选择和判断。尊重每个阶段身心对香品的真实感受,细致觉察当下的身心状况,过程中让心慢下来,静下来,循序渐进地品香气美、香韵美、香意美、最终品出自心之美,品出自性之真。
香品有无好坏之分?必然有。香料的品质,香方的组合,炮制的工艺,香师的修为,都有高低好坏之分。那么,香道的“无对立执着”指的是什么呢?
不论对品香者还是对香师,香道“无对立执着”指的是明了香料本身并无贵贱之分,万物皆有其美的一面;香道中,香方因缘而生,就不应该一味固守;香意因境而异,就不应该执意捕捉;香气审美各有芬芳,就不应该狭隘评判。
只有抛开对香气的某种偏好,消除狭隘的香气审美,放下与外界的对峙,排除香气好坏评判对内心的干扰,回到婴儿般的纯净状态,用平和、宁静的态度,去接纳自己与万物,才能够真切细微而又智慧地体会当下的自己,才能够品味出香的境界。
“调香”突显的是人,以人为主导,出发点是“我认为”,以自我主观意识为主宰,居高凌驾于各种香料之上,香师若无法以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去认知各种香料,就很难驾驭香料,反而调不出好香。
“和香”突显的是和谐,香师要无分别心地去探知各种香料的属性,在尊重各种香料自身内在物性的前提下,和谐共生,这样才能够产生好香。
和香的过程,既是认知自我的过程,也是认知世界的过程,更是法取变化、因缘和合的过程。当我们了解了每件事物的因缘和合规律,我们就能学习培养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若此,因缘的无常变化,也就都能够加以善用了。
只要拥有一颗无对立执着的心,在出入之间,在有无之间,在好坏之间,自在圆融,不造作任何一点,便能慢慢显现出最清透的自性。
正如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正见》中所说的,在夜空中,我们浪漫地凝视的星星,许多其实早已消失,我们看到的是几百万年前的星光。是的,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如果不攀缘执著,就不会患得患失,不患得患失,也就能够真正完完全全地活在当下。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身心压力也非常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练习书法、抄经文、习茶道、学禅修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紧张的心情。品香习香,也因此渐渐进入了现代人的视野,成为现代人通往内在心灵放松之旅的一条通道。从向外求,到向内观,这是内在心灵的一种升华。
品香也是一种修行,品的是香味意趣,修的是自我的心性和素养德行。习香的人通过学习品香的方法来指导自己打开心门,通过香气表达出来的意境,引发人的哲思,从而启迪智慧的开启,提升心灵的境界,从而达到改善生命品质的目的。
有人说品香是极少数人的风雅。其实,并非如此。香的世界看似小众,实则包罗万象,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身处其中。香随着呼吸,从鼻尖融入内心,唤醒一个全新的心灵世界。

你我都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众生,谁无烦恼?烦恼是什么?烦恼是情绪,由心念生起,心念不是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事物本身无所谓好坏,有好坏的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我们再来看看一支香。香燃起,香气溢出,有人恶之,与之对峙;有人喜之,沉浸其中;有人接纳,与之共处;有人觉察,细细体会,自性渐明。香燃烧的时间很短暂,无论香气、香韵、香意,香燃则生,香灭则灭,时时刻刻呈现的是无常。
今日是昨日之死,你何时不处于无常变化之中?你遇到过的人,经历的情感,生起的烦恼,体会的成就,周遭万物,何尝不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又何尝不像那香燃香灭呢?
你可以从一支香里品出人生百味,启迪智慧,提升心灵,改善生命品质。一支香里见人生,而90%的人生痛苦,都可以在制香燃香品香的过程中被照见,被参透,被烧掉。
香道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们需要从习气、臆想和烦恼中觉醒,让身心回归安乐自由的状态,回归到每个生命都本应该有的那种纯净的状态。

我们需要用接纳的心态,而不是用对峙的心态去感受香。我们需要用心去觉察香,而不是只用鼻子去闻香。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身心对香品的真实感受,循序渐进地品出香的自性,不攀缘执着于香料的层次高低,真正安住在当下对香的体会。在出入之间,有无之间,好坏之间,感受香的自在圆融。在习香品香之中,提升自己对生命幸福的觉知能力。
让我们在有情世界点燃一支有情香,在香道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场。
版权申明:
图文整理自网络,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香道知识、了解中国香道文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妙莲香道师
↓↓↓


也很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文章。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妙莲香道师,谨此至诚感恩您的善行!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点赞哦。
也很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文章。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妙莲香道师,
谨此志诚感恩您的善行!
版权申明:
图文整理自网络,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
香道师 发布在
妙莲香道师,转载此文请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文章来源(妙莲香道师)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gdaoshi.com/wenhua/8e54b9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