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传统香文化中体现出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本文妙莲香道师将带您粗略地领略一下从隋唐到宋元明清的中国香文化的发展与成熟。
一、隋唐时期:中国香文化的发展与成熟

隋唐时期,中国香文化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隋唐这一时期,却是中国香文化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中国香文化的各个方面在隋唐时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香文化体系的成熟和完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唐时期,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会客用的香,卧室用的香,办公用的香,修行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用香,道家有道家的用香,不同的修行法门又有不同的用香……可以说,在隋唐时代,已经是专香专用了。

在隋唐时代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香具、银器香具、玉器香具等,隋唐的香具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制式,在外观上也要更加华美。

二、宋元时期,中国香文化的发展与成熟:
中国香文化经历了隋唐时期的繁盛与普及,到了宋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都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时期,香文化也随之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之中,在宋代,中国香文化已经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出现了《洪氏香谱》等一批关于香文化的专著。在宋代,中国香文化步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在宋代,不仅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
在宋代,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随身挂佩,而且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作香;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时,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香品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一同鉴赏品评……

从宋代的史书到明清小说的描述里都可以看到,宋代之后的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已十分密切。在这一时期,香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以及苏轼与沈括合著的《苏沈内翰良方》等书中都有许多有关香的专门记载。
宋代著名香学大师洪刍所撰的《香谱》为现存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香学典籍,洪刍在《香谱》中对于宋代之前的用香史料、香品、用香方法、各种合香配方均广而收之,并将香事分为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四大类,为其后各家香谱所依循。
宋朝宰相丁谓被贬海南以后所撰写的《天香传》,是历史上对海南沉香有详细见解的第一人,《天香传》奠定了海南岛黎母山所产沉香品为第一的地位,其后历朝论香者皆以海南沉香为正宗。《天香传》还开启了宋代以香为主的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的文人雅士趣味生活。
宋末元初的陈敬所著的《陈氏香谱》收录了所有明代以前的香品、香异、诸家修制,印篆、凝合、佩熏、涂傅等香,及饼、煤、器、珠、药、茶,以及事类、传、夸、说、铭、颂、赋、诗,莫不网罗搜讨,一一具载。陈敬所著的《陈氏香谱》最后由其子陈浩卿刊刻完成,可以说,《陈氏香谱》是宋末元初集大成的香学著作。
到明朝时期,线香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线香制作技术。

明代关于香的典籍种类更多,尤其是周嘉胄所撰的《香乘》内容十分丰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很多关于香的记载, “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
周嘉胄的《香乘》是明清时期最著名的香学著作。《香乘》是集中国香文化之大成的经典之作。书中汇集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作者周嘉胄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香乘》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香乘》中还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明代的《普济方》、《本草纲目》等医书对香药也有很多记载。《本草纲目》几乎收录了所有香药,也有许多香药和熏香的医方,用来祛秽、防疫、安神、改善睡眠及治疗各类疾病,用法包括“烧烟”、“熏鼻”、“沐浴”等,以香养生。

晚清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长期不安,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使中国的传统社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文人雅士阶层被大大削弱,中国香文化从此走向没落。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新寻找失落的香文化,随着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复兴,人们的文化生活已经会进入到另一个新高度。
版权申明:
图文整理自网络,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香道知识、了解中国香道文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妙莲香道师
↓↓↓


也很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文章。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妙莲香道师,谨此至诚感恩您的善行!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点赞哦。
也很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文章。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妙莲香道师,
谨此志诚感恩您的善行!
版权申明:
图文整理自网络,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
香道师 发布在
妙莲香道师,转载此文请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文章来源(妙莲香道师)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gdaoshi.com/wenhua/d455ad56c8.html